「請不要再努力了!」日本精神科名醫:擁抱脆弱、坦率依賴他人的人其實更堅強
蔚為風潮的《被討厭的勇氣》阿德勒心理學教你的是「像個大人般堅強起來」,在美國諮商界蔚為流行的「寇哈特心理學」則是以溫柔口吻說著:「別再故作堅強,坦率面對那個脆弱的自己吧!」
「你已經努力到無法再努力的地步了吧?不用再努力了。」日劇《王牌大醫生》(Dr.倫太郎)中,堺雅人主演的心理師諮商的名言,便是從「寇哈特心理學」中衍生而出。許多人認為「獨當一面」才是成熟大人, 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卻提出3種轉念思考,告訴你建立平等的相互依賴關係才是成熟的大人。
1 擁有「依賴對象」的人比較堅強
「都是託家人的福」、「因為有這個人,才有辦法完成」等等發言,常會在各種頒獎場合聽到。感覺聽起來像是場面話,但能說出這些詞彙的人們,的確是「非常堅強」的。
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研究,需要每天有耐心地面對乏味實驗的反覆操作、嘗試,以及錯誤的運續循環。因為我們只看到結果,以為領獎人是一囗氣大獲成功而登上名人堂,成為厲害的人物,但實際上,連續失敗才是研究的本質。 一次就成功這種事情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
然而,研究者是普通人,當然也會有感到沮喪的時候。那時,就關係到是否有人願意支持沮喪的自己。對研究者來說,這跟實驗的累積是同樣重要的事情。
「如果有她的支持,我或許就能持續這份工作啊……」、「跟著這個主管的話,應該可以成功!」、「因為存在著這位既是對手,也是同伴的傢伙。所以,我才能前進。」
以上這些想法和度過困難的方式,就是「寇哈特流派」的生存方式。
2「找人商量」是建立關係的方法
如果你感覺「自己不擅長對別人撒嬌」,那有幾件事情需要請你想想看。
如果有人對你說:「我只剩下你可以依賴了」、「我只對你說自己感到害羞的事」,這樣會不會讓你覺得不開心呢?
大部分的人應該會認為「原來自己可以被別人依賴」,多少會覺得開心吧?人類或多或少都是依賴、以及被依賴的生物。而且依賴別人,就算是滿足對方的自戀, 也不會傷害他人。
「依賴對方,不會造成他的困擾嗎?」等等,其實沒必要去想這些。對於你的商量,大部分的人會覺得「我被別人依賴了,好高興喔」。
不知道該怎麼相處的主管、鄰居,如果不顧一切去找他們商量,他們可能會超乎你預想的親切,也可能看到他們令人意外的一面,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。工作相關的人或是媽媽朋友當中,如果某些人讓你有「那個人心腸真不好啊……」、「為什麼要讓我這麼難受呢」的感覺,試著一鼓作氣試著向他們商量事情,也是個好方法。
那是因為當有人找他們商量時,對方會覺得「自己被人需要」,而感到開心。只要感到開心,人們就會變得親切。商量這個行為,對於建立人際關係、信賴關係,是很重要的元素。
3 別再想著「不想造成別人困擾」
你的周遭是否有這種「我不喜歡造成別人困擾」,或是「不想給團隊造成困擾, 所以我很努力」,總之對於「造成困擾」這件事情極度厭惡的人呢?
這種類型的人,可能很害怕欠他人人情,也或許不想對他人「造成困擾」,大概想成為獨立自主的人吧。
然而,如同人們常說的,「人無論再怎麼努力,還是必須要造成周遭的困擾才能活下去、生物」。會造成困擾這件事情,無論是誰都是一樣的。
「對於自己可能造成的困擾,是不是就試著做點好事來補償」,如果這樣想的話如何呢?
就算是日行一善也沒關係。最不可取的是,只因為覺得「會造成困擾 ,所以把自己關在殼裡不出來。關起來的話,或許會稍微減少給別人帶來的困擾,也不會發生任何一件好事。只有負面的效果而已。
另外,為了不造成困擾,而打算把自己關起來的人,是否會喜歡自己呢?
老是過度地想著「會造成困擾」這件事情的人,恐怕對自己沒有自信,也不擅長愛自己。反而覺得「我只有這樣做才能報答他人」的人,對於依賴他人完全不會覺得痛苦。
本文摘錄自《學會自戀,找回被愛的自己:放下「不允許依賴」的觀念,讓自己和他人都快樂的心理學》
作者:和田秀樹
譯者:momiuri
出版社:時報出版
資料來源|時報出版
主圖來源| Artem Kovalev on Unsplash
核稿編輯|楊于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