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裡有「無業兄弟姊妹」怎麼辦?照顧父母之外,另一項必修的人生難題
隨著長大成人,要開始承擔家庭支出與照護家人的問題,然而維持家庭基本運作加上奉養父母,對許多人而言均非易事,若是兄弟姐妹也無力支撐自己的生活該如何是好?
現代社會的難解責任問題,高齡化與少子化相對嚴重的日本已經開始探討,面對問題必須及早解決,創造良好手足關係才能彼此成長扶持,而不至埋怨對方成為生活的重擔。
Photo by Eutah Mizushima on Unsplash
生活水準或生活型態原本就有差距的兄弟姐妹之間,難免會覺得「為什麼我得幫其他兄弟姐妹?」,這是因為手足彼此間的關係並沒有規範性或強制性。有一種狀況,可能會讓手足更加質疑「為什麼我要幫這些兄弟姐妹?」,那就是到了要照護父母的時候。
假設有一個年輕時就離鄉背井的「哥哥」,基於就業、讀書、結婚等各種理由,選擇住在「遙遠的他鄉」,而不是留在父母身邊。這時候,「哥哥」已經利用了「先行者優勢」,「選擇了不需要支付照護成本的選項」,尾隨在後的「弟弟」後來如果留在父母身邊,很可能就會在無形之中被迫負起照護父母的責任。
如果「弟弟」因為「哥哥」的缺席而開始照護父母,「哥哥」完全不幫忙,也「不出半毛錢」,讓「弟弟」支付所有的照護費用,那麼將來即使「哥哥」再怎麼窮困潦倒,「弟弟」心裡也一定會覺得「我可沒辦法再幫這麼多了」。事實上,照護父母可能就已經花光了「弟弟」所有的積蓄和力氣。
若要解開兄弟姐妹互相扶持的難題,那麼在照護父母之前,就要注意到手足之間「無形的力量平衡」。
面對問題,重建良性手足關係
身為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手足,要想在發生萬一的時候有個能依靠的避風港,我建議各位根據下面4個階段,首先建立起「資產」般的關係。
1 讓風險「可視化」
首先必須讓自己的風險「可視化」。例如預先了解手足法定義務的相關知識,或是調查公共支援有哪些選項,防患未然的方法不一而足。如果在「想得到的範圍內」做好準備,或許就可以消除部分隱憂。
2 父母健在時重新串聯手足關係
親戚當中往往有一個關鍵人物,可以讓成人手足之間的關係變得圓滑。研究者把連結不同世代、凝聚家人、關照家人彼此關係的人,稱為「親屬守護者(Kin Keeper)」,而發揮這種效用的則主要是女性。長大成人後,兄弟姐妹間就不再像以前那麼親,這時候能讓手足重新拉近距離的關鍵人物多半是父母,特別是母親。如果兄弟姐妹間有什麼衝突,就要在父母仍健在時,把父母的「溝通能力」發揮到極致。
3 找合適的「第三方」居中協調
雖然有點違反常理,不過遇到有困難的手足時,與其苦思「如何照顧他們」,倒不如把重點放在「如何避免自己一個人照顧他們」。如果你的兄弟姐妹長期無法工作,或者足不出戶、難以溝通,那麼有個解決方法是,在還有餘力協調的父母健在時,一起訂定一個「手足一生的生活計畫」,計畫中要包含開銷、住處等手足生活上的大小事。
很多時候,因為對象是親人,所以我們會流於感情用事,讓關係變得更複雜,以至於無法妥善解決問題。這時尋求外人的協助也是一個方法,例如兄弟姐妹罹患失智症需要照護時,找一個第三方當「成年監護人」也不失為一個選擇。
4 長時間慢慢培養手足關係
照護父母、兄弟姐妹換工作或失業,每當家人遭逢人生的轉捩點,手足關係就容易生變,但其實良性關係能夠透過長時間慢慢培養出來,例如幫忙照顧對方子女、借錢應急等,就是其中的一些方式。
本文摘錄自《手足風險:當我們慢慢變老,兄弟姐妹究竟是我的資產,還是負債?找回親情與現實的平衡點》
作者:平川亮、古川雅子
譯者:王麗芳
出版社:聯經出版公司
責任編輯|陳妙津
核稿編輯|楊于璇